一、前期隱患全面排查與評估
外部檢測:使用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與熱成像儀,對煙囪外筒壁進行全高度拍攝,識別外部裂縫、腐蝕斑點及滲漏痕跡。
內部探查:通過煙囪內部爬梯與檢修平臺進入筒壁內側,用“超聲波測厚儀"檢測壁厚,記錄內襯磚脫落數量、密封層開裂長度,形成《煙囪損傷評估報告》。
二、漏洞精準封堵與結構補強
(一)小漏洞處理(直徑<30cm)
清除漏洞周邊松散混凝土與銹蝕鋼筋,用鋼絲刷打磨至露出新鮮基材。
植入直徑8mm螺紋鋼筋,用C40微膨脹混凝土分層澆筑封堵,每層厚度≤5cm,振搗密實后覆蓋養護。
(二)大漏洞處理(直徑≥30cm)
在漏洞周邊2倍直徑范圍內綁扎Φ12mm鋼筋網,與原筒壁鋼筋焊接固定。
支設鋼模板,澆筑C40抗滲混凝土,采用“灑水養護+塑料膜覆蓋"養護7天。
三、內襯防腐系統修復與強化
內襯磚修復:清除脫落、松動的耐酸瓷磚,對基層打磨后用呋喃樹脂膠泥重新粘貼同規格耐酸瓷磚,確保錯縫排列,接縫寬度3-5mm,膠泥飽滿度≥95%。
密封層重建:對新粘貼瓷磚接縫及原有開裂密封層,用砂紙打磨后涂刷聚四氟乙烯密封膠,形成連續無間隙密封層。漏洞封堵區域額外涂刷環氧煤瀝青漆,增強局部防腐能力。
防腐質量檢測:修復完成后進行“電火花檢漏試驗"與“粘結強度測試",確保防腐效果達標。
四、外部涂層修復與耐候性提升
表面處理:清除漏洞周邊外筒壁舊漆、銹蝕與積灰,打磨至Sa2.0級除銹標準。
涂層施工:涂刷環氧封閉底漆,干燥后涂刷丙烯酸聚氨酯面漆,確保修復區域與周邊外觀統一,具備良好耐候性。
五、施工安全與效率保障
高空作業安全:作業人員佩戴“雙鉤安全繩",作業區域下方設置安全網,防止物體墜落。內部通風不良區域配備軸流風機,確保氧氣濃度≥19.5%,有害氣體濃度<職業接觸限值。
作業效率提升:采用“高空吊籃+垂直運輸平臺"組合方式,吊籃用于外部檢測與涂層修復,垂直運輸平臺用于內部材料運輸,效率較傳統爬梯提升50%。
六、質量管控與驗收
工序驗收:每道工序完成后由施工、監理、企業三方共同驗收,填寫《工序驗收記錄》,不合格項整改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。
第三方檢測:竣工后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“混凝土強度回彈試驗"“內襯防腐性能檢測"“外觀平整度檢測",所有指標合格后正式移交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